类别:定向加速 / 日期:2024-10-28 / 浏览:34 / 评论:0
《伤寒论》有关“痛”的条文总结
《伤寒论》中对“出汗”“疼痛”等有较详细的描述~此篇是总结
书中有关“痛”的条文
太阳之为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。
太阳病,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,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
紧者,名曰伤寒。太阳病,头痛,发热,汗出,恶风,桂枝汤主之。
太阳病,服桂枝汤,或下之,仍头项强痛,翕翕发热,无汗,心
下满,微痛,小便不利者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。
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疼,腰痛,骨节疼痛,恶风,无汗而喘者,
麻黄汤主之。
太阳病,十日已去,脉浮细而嗜卧者,外已解也,设胸满,胁痛,
与小柴胡汤;脉但浮者,与麻黄汤。
太阳伤寒,脉浮紧,发热恶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烦躁者,大青
龙汤主之。若脉微弱,汗出恶风者,不可服之。服之则厥逆,筋惕肉
(目閏),此为逆也。
太阳病,脉浮紧,无汗,发热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证仍在,
此当发其汗。服药已,微除,其人发烦目瞑。剧者必衄,衄乃解,所
以然者,阳气重故也。麻黄汤主之。
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
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,如此
可小发其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也,当解之、熏之;
若发汗不彻,彻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之不汗,则其人烦燥,
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更发汗则愈;若其人
短气,但坐者,以汗出不彻故也,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知之也。
脉浮紧者,法当身疼痛,宜以汗解之。假令尺中迟者,不可发汗。
何以然者,以荣气不足,血弱故也。
伤寒,不大便六七日,头痛有热者,与承气汤。其小便清者,知
不在里,仍在表也,当须发汗,宜桂枝汤。
发汗后,身疼痛,脉沉迟者,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。
奔豚,气上冲胸,腹痛,往来寒热,奔豚汤主之。
伤寒五六日,大下之后,身热不去,心中结痛者,未欲解也,栀
子豉汤主之。疮家虽身疼痛,不可发汗,发汗则痓。
伤寒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;后身疼
痛,清便自调者,急当救表。救里宜四逆汤;救表宜桂枝汤。
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
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鞕,或心下悸,
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与小柴胡汤主之。血弱气尽,
腠理开,邪气因入,与正气相搏,结于胁下,正邪纷争,往来寒热,
休作有时,嘿嘿不欲饮食。脏腑相连,其痛必下,邪高痛下,故使呕
也。小柴胡汤主之。服柴胡汤已,渴者,属阳明也,以法治之。
太阳病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
食,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。后必下
重,本渴而饮水呕者,柴胡不中与也。食谷者哕。伤寒,阳脉涩,阴
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与小建中汤;不差者,与小柴胡汤。
太阳病二日,烦躁,反熨其背,而大汗出,火热入胃,胃中水竭,
躁烦,必发谵语,十余日,振栗、自下利者,此为欲解也。若其汗从
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呕,欲失溲,足下恶风,大便鞕,小
便当数,而反不数又不多,大便已,头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热,谷
气下流故也。
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中温温欲吐,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
满,郁郁微烦。先其时,自极吐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。若不尔者,不
可与之。若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证,所以然者,以呕
故知极吐下也。
问曰:病有脏结,有结胸,其状何如?师曰:寸脉浮,关脉小细
沉紧者,名曰脏结也。按之痛,寸脉浮,关脉沉,名曰结胸也。
何谓脏结?师曰:脏结者,五脏各具,寒热攸分,宜求血分,虽
有气结,皆血为之。假令肝脏结,则两胁痛而呕,脉沉弦而结者,宜
吴茱萸汤。若发热不呕者,此为实,脉当沉弦而急,桂枝当归牡丹皮
桃仁枳实汤主之。
心脏结,则心中痛,或在心下郁郁不乐,脉大而涩,连翘阿胶半
夏赤小豆汤主之。若心中热痛而烦,脉大而弦急者,此为实也,黄连
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。
肺脏结,胸中闭塞,喘,咳,善悲,脉短而涩,百合贝母茯苓桔
梗汤主之。若咳而唾血,胸中痛,此为实,葶苈栝萎桔梗牡丹汤主之。
脾脏结,腹中满痛,按之如覆杯,甚则腹大而坚,脉沉而紧,白
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。若腹中胀痛,
不可按,大便初溏后鞕,转失(疑为矢)气者,此为实,大黄厚
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。